

-
出租车议价拒载将“秋后算账”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刘俊 通讯员 交通宣) 广交会期间,琶洲地区电子眼全部投入使用,覆盖了客流密集、违章多发的重点区域。市交通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通过监控第一时间实时掌握车流、人流等变化情况,判断巡游出租车、网约车违停、揽客嫌疑点,与现场执法衔接,有效整治展馆周边议价、拒载等巡游出租车违章行为和伺机违规揽客的无证网约车。据初步统计,126届广交会一期(截至19日14点),全市共查处各类道路运输违章431宗。 大数据“发威” 议价拒载无处逃 10月16日下午14时25分,电子监控室的执法人员通过琶洲地区的电子眼发现会展西路有两名外籍乘客正在和一台粤AD***8巡游出租车的司机交谈,但交谈时间明显超出正常范围,而且乘客没有上车并有摇头的动作,于是立即通过对讲机将情况反映给正在琶洲区域巡查暗访的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后,现场执法人员分别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调查取证。 经查,两名外籍乘客想要搭载该车前往越秀区莱克酒店,两地正常距离约12公里,打表车费在40元左右,但是司机没有提出打表,而是直接要价100元,乘客不同意便没有上车。因司机涉嫌“议价”,执法人员依法予以查处。 与此同时,琶洲区域电子围栏同步“上线”,进入该区域的巡游出租车能收到“司机您好!您已进入广交会交通执法严管区域,交通管理部门严查不按规定候客上客、议价拒载、GPS不在线、抽烟等违章行为。请遵章守法营运,谢谢配合!”的短信提醒。此外,电子围栏让出租车有“迹”可循,执法人员一旦接到违章线索,可以通过定点查询,快速锁定嫌疑车辆。 广交会期间,市交通行政执法局继续通过电子监控和卡口数据将兜圈拉客、议价拒载等嫌疑车辆列入调查名单,再结合车载视频和行驶轨迹作进一步判断,对确有违章行为的司机予以约谈调查处理。这种模式即使没有执法人员在现场,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对确有违章的车辆实行“秋后算账”。 除了科技手段,市交通行政执法局也延续了以往“驻点与巡查相结合”的保障措施。对琶洲会展中心A、B、C馆开展驻点执勤和机动巡查, 对非法营运蓝牌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违章进行重点打击。 10月16日下午16时左右,正在琶洲开展暗访巡查的执法人员发现一台车牌为粤ADA***3的小轿车行驶缓慢,车旁两名乘客与司机交谈后上车。执法人员立即上前对该嫌疑车辆进行检查。经查,该车是一台网约车,已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两名乘客打算搭乘该车前往中华广场,跟司机商定车费100元。司机没有通过网约车平台接单,而是线下“揽私活”,已涉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违反规定巡游揽客”,执法人员依法予以查处。 大数据当“帮手” 找回外商失物 科技手段不仅是市交通行政执法局提升执法保障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成了他们为参展商提供帮助的有效途径。10月18日,126届广交会一期的第四天,市交通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接到了两位陌生的客人的求助——他们是到广州参加广交会的外籍客商。见他们神情焦虑,执法人员张强赶忙上前询问。经过耐心询问,张强了解到这两名印度籍外商在18日当天11时左右,在琶洲会展中心搭乘了一辆绿色巡游出租车去往到天河城,下车后才发现手机遗落在了出租车上。 “没有索取发票,也没留意车牌号码”,外商提供给张强的有用信息并不多。不过这没有难倒他,通过全景地图、车辆GPS轨迹对比分析、核实车载视频等科技手段,张强在外商上下车点不断扩大范围筛查,最终锁定外商当日所乘车辆为广州市广发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车牌号为粤ADB***8的出租车。随后,张强迅速联系广发公司管理员,并成功帮外商找回手机。两名外商对执法人员使用的科技手段赞叹不已,并对执法人员乐于助人的品格表示由衷的感谢。 除了12345服务热线、“广州12345”微信公众号、“广州交通”微信公众号等投诉渠道外,为方便来穗参展商投诉相关违章,市交通行政执法局还主动与琶洲地区的酒店建立了沟通机制,参展商如果在该区域遭遇议价、拒载等违章,可直接向酒店工作人员投诉,执法人员同样会跟进处理,对于符合立案标准的,100%予以立案查处。
-
一公司接受“公检法”调查被骗500万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奚慧颖 通讯员 李柰 岑柏瀚) 当心!看似老掉牙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有新变化!日前,广州市反诈中心接到某公司财务报警,称当天被“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对方要求动用公司账户接受“资金调查”,并在要求事主添加QQ、微信“做笔录”,下载软件、点击网页链接后,从公司账户转走了500万元。 10月17日上午9时许,事主接到自称是“中国移动客服”的陌生电话告知:“其在外省办理了一个电话号码因涉嫌发送违法信息将被停机。”事主反驳“没在外省办理号码,要求报警”,“移动客服”顺势将电话转接至“某地公安”接听,“警察”恐吓事主:“与某保密案件有关,涉嫌收取佣金等,需要配合调查证明自己清白”。 事主相信了对方的身份,互加微信、QQ并向“警察”老实交代“自己是财务”,“警察”顺势询问:“公司账户上有多少钱,并要求事主讲清楚公司账户资金的来源”。 随后,“警察”让事主向“检察官”申请“资金优先调查”,“检查官”通过微信与QQ指引事主在手机登陆一个网页链接(显示为“最高检院”,实际是伪造的钓鱼网站),输入自己公司的对公银行账号及密码进行“资金调查”。随后“检查官”通过QQ发来一个软件让事主下载点击,并声称“这软件是国家二级保密的,不能看电脑屏幕,无需自己动手操作,电脑被对方远程操作”。 事主与“检察官”保持长时间微信通话,按指引将绑定公司银行账户的U盾插入电脑、输入U盾密码,不需要时事主就站到一边去背对电脑屏幕,就这样来回多次。直到晚上22时经同事提醒,才醒悟是骗局,经查发现从下午15时至报警前其公司账户不断被转走资金,共计损失约500万元。 广州市反诈中心接报后会同番禺公安分局,立即协调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开展查询及止付,连续追击多级嫌疑账号,共止付62.22万元。目前,警方正对该案开展侦查。 【反诈五要点】 1.凡是自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等客服人员,以“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为理由主动帮忙将电话转接至“公安机关”的,都是诈骗。 2.凡是要求“电话、QQ、微信语音视频”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3.凡是要求通话内容“绝对保密”、通过网络发送“通缉令、逮捕令”的,都是诈骗。 4.凡是要求手机电脑下载软件、点击网页链接“接受调查”的,都是诈骗。 5.任何要求把资金归集到指定账户(无论自己名下还是陌生账户),要求开通网银,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接到陌生电话,如有疑问,请立即拨打110电话求助咨询。
-
老人欲转账赎“孙子” 银行职员机警识破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子垤) 记者昨日从农行获悉,近日,年近8旬的黄婆婆以为自己外孙被拘留,前往农行三元里支行欲现金转账3万元去赎人。由于黄婆婆提供的账号是外地账号,银行职员觉得不对劲,仔细询问后判断黄婆婆遭遇电信诈骗。最终在银行职员的劝说下,婆婆避免了财物损失。 据农行三元里支行银行职员何小姐介绍,事发在11日上午十点多,当时黄婆婆赶到银行网点后,先是在柜台取了3万元现金,然后又去到超级柜台处准备现金转账。 何小姐说,当时黄婆婆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是婆婆要转账的银行账户,”何小姐一看银行账号就发现是外地账户来的,于是便询问黄婆婆干嘛要转账过去,是否认识对方等问题,“婆婆自己也说不大清楚,就说要转账去赎她孙子。”何小姐马上意识到婆婆是遭遇到电信诈骗了,在何小姐的劝说下,婆婆没有继续转账。 第二天,黄婆婆的女儿黄女士提着果篮去农行三元里支行表示感谢。原来当天黄婆婆在家里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其外孙,称他夜里喝酒打架被拘留了,需要外婆交3万元赎人。黄女士说,其母亲听到后心急,没核实就到银行准备转账,多亏银行职员机警制止了,“我母亲一个月退休金三千多,如果没有工作人员,母亲不仅损失3万元,精神上还会有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