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性经常腹痛便血 警惕结直肠癌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毛武 林惠芳)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目前已成为中国城市中癌症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成人外科秦克旺主任医师指出,肠癌年死亡率约为10.25/10万。但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然而,很多消化道肿瘤在得到确诊时,分期都已较晚,只有约15%的患者才能在早期得到诊治。而是否能得到早期诊治,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秦克旺介绍说,从流行病学来看,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炎、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从类型来看,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 他特别指出,很多女性的腹痛、便血,其实也跟外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往往不少的这类女性患者却因“腹痛”而首先就诊于妇科或其他科室,目前,多学科间的联合,能让这类患者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诊治。就以直肠癌为例,腹痛是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有些女性右半结肠癌患者却因腹痛而就首先诊于妇科,在检查的过程中才得以确诊。 出现以下特征应提高警惕 1.大便出血: 直肠癌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血是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呈鲜红或暗红色血液。有时便血中含有血块和脱落的坏死组织。 2.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 右半结肠癌常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等症状。腹痛亦是右半结肠癌患者住院症状之一。 3.大便带有黏液或脓血便:便血是左半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5%。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暗红色血,易被患者发现而引起重视。也可出现黏液便或者黏液脓血便。 4.长期腹泻:在多数人看来,腹泻不算个病,但事实上,长期不愈的腹泻背后,可能隐藏大肠、胃、肝及胰腺四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危险。大肠肿瘤1/4患者存在腹泻症状,有此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最重要是做好预防 1.“吃货”适可而止。吃得过多,营养过剩的不良习惯需改变,不可过分迁就自己口味。 2.告别“三高一低”。“三高一低”指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食品,要少吃。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为辅,这是非常健康、合理的饮食。 3.守住“鲜、野、淡、杂”4字诀。“鲜”指多吃新鲜食品;“野”指吃天然蔬果;“淡”就是少盐少油少肉;“杂”则是吃尽可能多的食物,不偏食。 4.早预防、早发现结直肠癌。结直肠癌从结肠息肉一点点病变到晚期转移不是一两个月、一两年的事,它的周期约有15年。从发病率趋势充分证明,结直肠癌是可以筛查预防。一般建议45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行肠镜常规筛查,以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患者可上传内镜照片自行评估诊断准确性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艳 通讯员 骆卉妍 徐国良 李超峰 余广彪)早期上消化道癌的检出率低,上消化道肿瘤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来帮忙。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悉,该院院长、我国消化道肿瘤领域的领军人物徐瑞华教授带领由数十位专家组成的团队近期成功自主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消化道癌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GRAIDS)。经临床实践数据验证,对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敏感性高达90%以上。内镜医生借助该系统辅助诊断,将让医生有了“第三只眼”,系统在内镜中将对病灶进行诊断提示。 早期上消化道癌检出率低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50%的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癌、胃癌等)发生在中国,其中超过8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每年因此导致的死亡病例超过40万。 目前,内镜检查及活检仍是上消化道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我国的内镜医生十分短缺,人才缺口巨大,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而另一方面,由于早期上消化道癌常缺乏典型的内镜下表征,极易漏诊;加之不同级别医院的内镜医生水平差异很大,导致我国早期上消化道癌的检出率低,早诊率不到10%,严重制约了疗效的提高。 针对上消化道癌内镜早诊这一临床难点问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教授带领由数十位专家组成的团队开展了多学科联合攻关,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自主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消化道癌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GRAIDS)。经临床实践数据验证,对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敏感性高达90%以上。 医生多了“第三只眼睛” 徐瑞华教授介绍,内镜AI要攻克的难关多,该系统开发出多项创新技术,能够针对内镜图像部位多、疾病种类多、癌变表现多样化情况下实现高准确性,能够在高度复杂人-机协同的临床实操环境中实现稳定的预测;同时该系统的速度非常快,可达到每秒118张图像的处理能力,处理延时低于10ms。“相当于一个顶尖的内镜专家在实时指导内镜检查操作,对于内镜医生来说,多了第三只眼睛。100多张图录像上传云端,相当于‘地毯式’的检查,极大的加快了内镜检查的速度并提高了活检的阳性率,为优化内镜医生工作模式,提高内镜检查效率和诊断准确率提供了可行方案”。 目前,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外,该系统已首批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揭阳市人民医院、粤北人民医院、普宁市人民医院和江西省肿瘤医院落地应用,并将在泛中南地区肿瘤专科联盟成员单位进一步推广应用。临床医生和患者还可通过公共网站(http://graids.sysucc.org.cn),免费访问开放共享的GRAIDS系统,并根据提示自行上传内镜图片,重新评估已有诊断的准确性。
-
眼睛难睁开竟是脑内长垂体瘤
信息时报讯(记者 谢菁菁 通讯员 陈晓霖 夏海军)近日,15岁的小叶同学刚结束进入高中的军训,被同学发现个奇怪现象,小叶的右眼很难睁得开,两个眼睛是“一睁一闭”的。第二天问题更加严重了,右眼连字都看不清了,而且右侧眼球活动也有问题。小叶的父母带他到当地医院就诊,做完头颅CT发现原来是颅底部鞍区长了一个瘤子,压迫到右眼的视神经和动眼神经,导致视力下降、眼睑下垂和眼球活动障碍。 此后,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黄理金进一步诊断为垂体瘤,决定运用内镜微创技术,经鼻蝶入路为患者进行手术。术后小叶很快恢复意识,当天就感觉右侧眼睑下垂、视力和眼球活动较术前好转。 据了解,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黄理金提醒,垂体瘤的大小、质地、位置都会影响手术的难易程度。除上述例子这般视力明显下降、眼睛外观改变之外,垂体瘤还有一些其他的常见症状,比如头痛、肢端肥大、月经不调等,尽快发现就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
广州居民体检重大阳性率高达4.1%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日前,奥亚健康管理发布2018年广州居民的健康体检数据,以2018年广州慈铭体检18万余健康居民体检数据为样本对高危异常数据进行了深入解读。数据显示,体检重大阳性率高达4.1%,即每100人中有4个人被检出重大阳性情况。 高危异常数据显示,高危异常(重大阳性、重要异常结果)检出率为 4.10%;在十数万的体检数据中,共发现重大阳性7322例;同时检出数最多的前十位高危异常结果,肿瘤标志物异常排第一。在7000多例重大阳性中肿瘤标志物异常检出量达2321例,是本次调查中检出数最多的高位异常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呈明显上升,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城市糖尿病患病也趋向年轻化,数据反馈,血糖、血压异常随年龄而提高,31~40岁年龄段检出率有更高的增长。 此外,女性健康普遍优于男性。根据不同异常结果的男女比例分析,男性检出率普遍比女性高,侧面说明男性面临的健康风险大于女性,应该更加关注健康管理。对于职业女性来说,颈腰椎问题、妇科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异常、子宫及卵巢疾病检出率高,精神焦虑、肢体畏寒、湿气过重、面色灰暗等问题成为越来越多女性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