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 新人物  |  
  • 施工有坚持 他让居民告别“如厕难”

      人物:黄怀德,滨江街城管科微改造工作人员  信息时报讯(记者 谭啟菊)今年是滨江街城管科工作人员黄怀德来到街道的第三十个年头。这些年来,他从环监所到城管科,为居民做了不少实事。自负责微改造以来,他更是放弃了大半休息时间,一心一意为居民改造家居环境。“工作几十年,能留下一些痕迹就很开心了。”这是他长久以来的心得。  服务基层30年 老员工接手微改造  1989年10月,黄怀德来到滨江街(当时还是纺织街,后来纺织街与滨江街合并,称为滨江街)。作为“老员工”,他曾在环监部门任职,任职期间建设了数个实用环保的垃圾站。2012年,他调到城管科,并一直工作至今。  由于黄怀德拥有多年工作经验,加上他曾学习过机械、制冷等知识,对建筑图纸有一定的了解,因此,2017年9月,滨江街开展微改造后,便让其专门负责该项工作。虽然稍显生疏,不过在黄怀德的努力学习下,他对于项目的流程、推进等方面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黄怀德负责的草芳围一期微改造项目顺利完成。现在,走在草芳围一带,看着装饰一新的房子外墙、整齐划一的线路、干净结实的路面,黄怀德都觉得十分欣慰。在他看来,工作几十年,能留下一些痕迹就很开心了。  严控施工质量 居民住得很安心  在微改造的前期阶段,黄怀德常常遭到居民的误解,还有居民对微改造的工作并不配合。后来,经过黄怀德一次次的耐心解释,大家才有了一些理解。真正让大家对这个工程充满信心与感恩的,是黄怀德对每一个小项目的用心。  记者了解到,在草芳围微改造中,黄怀德常常与草芳社区居委会主任毕彦琪一起,走家入户拜访居民,听取居民对于微改造的想法。在施工过程中,更是每个地方都从居民的角度出发。  就拿外墙整饰来说,施工队都是先把旧墙外层敲掉,接着铺一层水泥,再扇灰,最后加一层弹性涂料,墙壁相当于有了三层防护,美观又坚固。“这样的墙壁,居民住起来也安心。”黄怀德说,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在微改造工作中,黄怀德还有不少坚持。改造楼顶时,黄怀德会让施工队先将旧隔热层去掉,接着才铺上一层水泥防漏水,再补上隔热层。在他的努力下,草芳社区的两个大院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如厕和供水难题,惠及一百多户居民。  为了草芳围微改造,黄怀德几乎放弃了大半休息时间,桌子上的调休纸积累了五六十张,这些都是他尽心服务居民的见证。因为工程几乎天天都需要监督,他只调休回来四五天,其余时间便是加班了。虽然十分忙碌,他却认为十分值得。

  • 想居民所想 他是微改造贴心“管家”

      人物:马友宾,滨江街城管科微改造工作人员  信息时报讯(记者 林茹彬)在滨江街居民楼集中的小巷里,经常会看到一个身影在小巷中穿行。街坊们会拉着他说家里的近况——自从三线改造后,出门看到的天空宽阔了许多,不再是“蜘蛛网”压顶;大雨过后,雨水迅速排走,水浸街的情况得以改善;在之后的微改造工程里,自己希望居住环境可以得到哪方面的改善。这个高高瘦瘦、面带笑容、讲话温和的人逐条记录下来,也向街坊们解释微改造工程的细节。街坊们总能很耐心地听讲,支持他的工作。  他,就是马友宾,滨江街党建工作指导员兼旧城微改造工作专职人员。在微改造工作中,他注意发动社区党员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为微改造工作共同出谋划策,他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去年5月至今,他参与的微改造项目中,草芳围一期已经完工,还有7个项目正在进行。  马友宾说,旧城微改造工作虽然艰辛,但他觉得不要紧,因为一些旧城微改造项目已经为居民带来了可见的成效,居住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多次走访调研 了解街坊需求  草芳围旧城改造一期顺利完工,街坊们有目共睹,这给了马友宾很大的信心。而这一个改造项目,也给了马友宾不少启示:“在做前期摸查的时候,我会更加注重在改造中可以再为居民多做一些什么事情。例如把出行、供水、排污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尽量把微改造工作做细,更大程度地改善居民生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马友宾时常同一个片区走很多次进行调研工作,并入户和居民沟通,了解居民需求。同时他也和居委会沟通,了解这个片区实际出现的问题,把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微改造设计中,为落实微改造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改造时常“加项” 设计细致贴心  在远安路的楼道微改造项目立项前的现场调查中,马友宾发现一些大楼的楼梯已经非常危险,出现钢筋裸露等问题,需要重建或加固楼梯。既然要施工加固,有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为居民一起做的呢?  马友宾发现,这些旧楼的墙面已经出现剥落的现象,楼梯没有扶手,老人家上下很不方便,而水泥地面一旦有水,老人家们经过也有滑到的危险。于是,马友宾把整饰墙面、加装扶手、铺垫防滑砖等也加入到微改造工程中。细心的他还发现有些居民没有阳台,还在大楼空地加装雨棚和晾衣服的横杆,方便居民晾晒衣服。细致贴心的设计让居民都竖起大拇指点赞,称赞马友宾是微改造贴心“管家”。  街坊的肯定是他坚持的动力  而这些称赞和居民挂在脸上的笑容,是马友宾坚持参与滨江街旧城微改造的动力。他说,旧城微改造是民生工程,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动工时有部分居民存在质疑和不理解,让工程出现不少阻力,但工程完工后,环境得到改善,居民又会重新理解他并支持他的工作。马友宾说:“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居民办实事,是我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不忘初心,做好自己的本分。”

  • S1: 新滨江
  • S2: 新党建
  • S3: 新服务
  • S4: 新社区
  • S5: 新人物
  • S6: 新青年
  • S7: 新文化
  • S8: 新休闲
  • 信息时报
  • 家在岭南
  • 新林和
  • 猎德
  • 幸福车陂
  • 家园
  • 新员村
  • 天河智慧城
  • 石牌百姓事
  • 瑞宝人
  • 南石风采
  • 平安海珠
  • 阳光前进
  • 激情龙洞
  • 幸福沙东
  • 新凤阳
  • 新滨江
  • 素社家园
  • 西关逢源
  • 赤岗特刊
  • 昌岗纪事
  • 幸福金花
  • 绿色天河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